農場經營科|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科系簡介
花蓮高農農場經營科,傳承百年農業教育精神,融合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理念,致力培育具有生產技術與經營能力兼備的現代農業人才。本科以「扎根技術、強化經營、創新永續」為教育核心,持續為台灣農業注入新動能。
沿革與發展
歷史背景
農場經營科的前身可追溯至日治時期「農林科」的創設。當時台灣因政策推動而奠定農業發展基礎,戰後政府延續農業教育傳統,並因應農業轉型需求,逐步將農校轉型為農工並重型態。1974年(民國63年),李登輝先生提出農業不應僅著重生產,更需重視經營管理,於是開創「農業經營科」,為今日農場經營科奠定方向。
科名沿革
日治時期創設「農林科」
光復後改名為「農藝科」
依政府政策需求,曾歷經「綜合農業科」、「農藝科」、「農業經營科」
自1976年(民國65年)正式定名為「農場經營科」沿用至今
教學成果
花蓮各地農會推廣人員中,約有80%畢業自本校農場經營科
全縣各鄉鎮農業技士中,半數以上為本科系校友
每年約有5-10%畢業生投入農業生產,成為產銷班核心成員
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學生畢業即具備投入農產業的實務能力
定期舉辦校外教學,參訪農業試驗機構及企業,掌握農業最新科技與趨勢
教學特色
本科以實務導向課程為核心,強調從「生產技術」到「經營管理」的一條龍訓練,主要課程設計如下:
農藝實習
食用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台灣藜、芋等作物之有機栽培
特用作物:薑黃、紫錐花、魚腥草、紫蘇、洛神葵等作物栽培與加工利用
園藝實習
設施栽培:溫網室6棟,培育蔬菜與高經濟作物
果樹栽培區:芭樂、香蕉、火龍果、文旦等經濟果樹
觀葉植物溫室:設有1棟觀葉植物溫室,作為景觀植物繁殖與識別課程使用
畜牧實習
飼養設施:設有禽畜飼養舍,飼養雞、鴨、兔等動物
飼用作物:結合動物飼養課程進行狼尾草、青割玉米等作物栽培
農機實習
訓練項目:曳引機、中耕機、割草機、剪籬機等現代農業機具的操作與維修
加工實習
農產加工:學習農產品產後處理與加工利用,製作洛神花茶、果乾、米食等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
米食加工:配合慶典習俗並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學習米粒類、漿(粿)粉類、熟粉類等多樣米食製作
商業經營
基礎理論:涵蓋農場規劃、成本分析、行銷策略與簡易會計,建立學生商業經營思維
模擬實作:進行農產品銷售、門市及企業管理、行銷提案演練等,強化實務能力
經營理念
本科導入企業經營思維,致力於培育具有以下能力的新世代農業經營者:
從產地到餐桌,建立完整的產製銷一體化觀念,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推動生產自動化與規模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重視農業環境與產銷體質的優化,培養永續經營觀念
未來展望
面對農業多元化發展趨勢,本科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栽培」、「休閒觀光農業」融入課程,並結合在地特色開設「原住民作物」、「藥用作物」之特色課程,強化學生多元的農業經營視角。
因應未來智慧農業時代的來臨,新增「智慧農業」、「農業資訊管理」課程,期望培育出具備專業技術、經營視野與創新思維的現代農業人才,引領台灣農業走向永續與智慧的新時代。
更新時間:2025-07-16 08:34:23|點閱次數: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