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youtube

校長的一封信 / 花蓮高農之「智慧農業4.0」特色課程107.10.12

 

花蓮高農之「智慧農業4.0」特色課程

臺灣為糧食淨進口國,以熱量為基礎的糧食自給率相對偏低,有鑒於傳統農業每年受到颱風及病蟲害影響,土壤貧瘠、耕地被工業用地取代、水源帶來重金屬汙染、農藥殘留疑慮同時在氣候變遷趨勢所致極端氣候日趨嚴重的困境下,糧食供應短缺及糧價上升無可避免,再加上近年來農村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影響,從事農業人力大幅短缺,農業生產力受到相當衝擊;且受限於我國自然環境限制,農業生產成本偏高,較難與國際競爭,若擬提升農業生產力,就必須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及科技研發創新。

梁宇承校長表示花蓮高農將配合108新課綱實施,以生物產業機電科之植物工廠為經以農場經營科、園藝科及資料處理科為緯進行跨領域整合並鏈結本校現有全國高中最大規模之綠能生產,積極與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合作,開發「智慧農業4.0」之特色課程。將致力於「智慧生產」、「數位服務」、「能源教育」,並擔負起(一)綠能源整合示範與節能管理演示(二)智能科技農業教育學校與能源創課小學堂(三)產官學媒推廣與科技農企營運等未來農產業趨勢重要關鍵之中繼角色。

無人飛機穿梭於農田上空,一邊監控作物生長狀況,一邊將資料傳送雲端,透過雲端運算,進行符合成本與對環境傷害最少的農藥與化肥施用分析及對水資源最有效的管理,而農民只要透過一只手機或平板電腦連上雲端,即能輕鬆完成「巡田」任務。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農民可瞭解作物特性,以適時調整土壤類型微量元素與養分、灌溉行程、作物輪作以及其他生長條件;使用葉片感應器測量植物含水量的壓力,用土壤感應器蒐集水移動方式並追蹤土壤濕度、碳及土壤溫度的改變,可優化灌溉工作,避免作物受損。消費者可經由掃描包裝上的QR Code,可在家輕鬆看到植物工場內栽種的作物於潔淨的自動化環控廠房生產及採收過程。這些都是未來農業4.0達成後的情境。

AI、物聯網、大數據是所有產業未來趨勢,應用在農業上,不僅可解決缺工困境,更能成為氣候變遷下的適應策略。打造友善環境的智慧溫室,作物生長不受極端天氣影響、產量穩定,農民收入、生活也能更穩定。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標題發佈點閱
youtube
跳至網頁頂部